长情如文火 遂昌行游记(番外)

番外
醉扶归
  有人说,遂昌菜自成江湖,自带气场。
  寻常农家捧出来的待客菜、街头小店的旺火大锅,和大酒店里的创意菜式其实并没太多区别。气息浓烈、滋味张扬,率性而出。它带着来自民间的山野大气,给人口舌的刺激,直接、猛烈、彻底。锅仔是最常见的菜式,伴着腾腾热气,鲜辣而下饭,再配一壶红曲酒,后劲十足,昏昏然微醺之间,伴一曲《牡丹亭》传达喜讯:
  “喜的一宵恩爱,被功名二字惊开。好开怀这御酒三杯,放着四婵娟人月在。立朝马五更门外,听六街里喧传人气概。七步才,蹬上了寒宫八宝台。沈醉了九重春色,便看花十里归来。”
  真正是人生最快意的境界。

土·一种味道

冬笋

  因为一部《舌尖上的中国》,遂昌冬笋出了名,在第一部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大家就认识了遂昌人老包。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镜头中,老包在用冬笋制作一道家常笋汤,腌笃鲜的主角本来应该是春笋,但是老包却使用价格高出20倍的遂昌冬笋。因为在老包眼里,这些不过是自家毛竹林里的一个小菜而已。
  这样轻描淡写的句子,又朴实,又傲娇,已经勾引出了全国人民的馋虫。
  笋是遂昌人靠山吃山的最佳选择,它材质单纯,极易吸收配搭食物的滋味,吃法也多,炒、炖、烧、煨,剁碎了做馅,总之弄熟了就行。素炒时,搭配雪菜,搭配青菜,或者蘑菇,清香得吃得出甜味,而如果吃荤的,如《舌尖》中所说,用口感脆脆的冬笋搭配肥厚的动物脂肪,更是天作之合。
  遂昌人更简洁的方式,烧起一只锅仔,只开水就行,冬笋切薄片扔下去,再加咸的或鲜的土猪肉下去,最多一撮盐,其它什么都不必了,尝一筷子就鲜掉了眉毛。

黄米粿

  初见黄米粿,以为是年糕。年关时分随便走进一个村子,几乎家家户户的晚饭桌上,有一味便是黄米粿炒青菜,看起来也像年糕的吃法,样子黄里透绿,色泽晶莹,但一口咬下去,清香而又有韧劲,又因为炒得焦黄,格外香。再过一会儿,上来一只锅仔,其中的主料又是黄米粿,一起煮汤的是冬笋香菇,在汤中,它变得又软又滑,但完全不会烂不会糊,爽口极了。
  村里人说,它的传统制作方法非常独特,取山中一种独特灌木烧成灰,沥其汁,以该汁浸泡优质粳米至米色橙黄,浸泡后的粳米装入饭甑蒸熟,然后倒入石臼中,用杵槌用力杵打,杵槌要用光滑的木杵,粳米饭粒便粘不住木杵,直到饭粒全部融合,像棉团状,趁热将其揉压成圆条状,然后分切小块,做成后可存放好几个月。

土猪

  遂昌土猪名气不小,早些年,就在黄浦江边的某家高星级酒店餐厅里吃过,洋气得很呢,价格自然也不菲。到了遂昌,你就更不能不吃,因为好山好水好环境,又有漫长的生长周期,这高山土猪自然肉味浓郁。
  土猪肉最精彩的部分,窃以为是五花肉,一层瘦肉一层肥肉间隔着,肥肉遇热出油,瘦肉久煮不柴,做红烧肉或炒肉都最佳。传说中的极品五花肉是10层,其实真到肉端上来,那香气扑鼻的,筷子夹起一片就赶紧放嘴里了,哪里来得及数。
  遂昌大小馆子都有的梅干菜炒肉,和江南一般吃的梅干菜不太一样,这里的梅干菜更黝黑,和比较肥的土猪肉片一起炒,卖相干干的,黑乎乎的,样子一般,而肥肉的油都已被逼入了梅干菜中,吃口又咸又香,和白饭是绝搭。
  而土猪肉要吃到高潮,必是过年时杀猪宴,吃得到最新鲜的猪肝、猪血、猪肠,各种猪肉,热腾腾的肉香,配上自酿的红曲酒,对肉食动物来说,那真是到了天堂。
  没赶上过杀猪宴,倒是吃过很得杀猪宴精髓的“三层楼”,这是遂昌人的叫法,端上来也是热气腾腾一只锅仔,最下面一层是白萝卜,中间是大块猪血和两面煎黄的老豆腐,最上面是炒过的带皮五花肉,肉香扑鼻且越炖越香,下饭极了。不爱吃肥肉的人都该来尝尝,一定会改观。

土鸡

  土鸡为什么珍贵?因为难得,不是超市里挂着土鸡牌子的就是土鸡了。即使走入乡村,鸡犬相闻的景象也不多见,自家放养,又麻烦又费时,真正的土鸡越来越少了。
  遂昌最出名的是湖山乡黄泥岭土鸡,早些年就打响了招牌,走到了杭州和上海高级餐厅里,越土越精贵。而在遂昌,坚持“原生态养殖法”的养殖户可不少,就是采用传统的“母鸡孵小鸡”方式,在养殖过程中既不使用孵化箱,也不喂食人工饲料,而是以原始的放养为主,将稻谷、玉米、小虫作为鸡的主食,使鸡肉品质达到最优水平。
  鸡好自然怎么吃都好,遂昌人则还是拿来炖个锅仔,几乎不用加任何配料,就是鸡剁成小块,加调料炒过之后入锅仔炖,汤汁浓稠,黄澄澄的一锅咕嘟咕嘟冒着泡泡,真是神仙闻香也下马了。

有机鱼

  遂昌有山也有水,“靠啥吃啥”的美食之地不是浪得虚名。
  这“水”货,最不能错过的自然是乌溪江水库的有机鱼。水库水质优良无污染,水深也适中,这里“人放天养”的鲢鳙鱼,头大而肥壮,肉雪白,细嫩,拿来炖汤最合适。做法和焦滩鱼头相似,但在遂昌吃鱼吃得最幸福的一席,是在红星坪温泉度假村的餐厅,十多人用餐的一大桌,扎扎实实十多个菜,一半都跟鱼有关,全是出自湖山水库的各种鱼,清蒸鲈鱼、红烧小溪鱼,桂鱼则炸透浇了酸甜汁,完全不重样。鲈鱼清鲜少刺,第一个上来,开胃养眼,清淡之味也适合用来开场;接着就是红烧小溪鱼,鱼煎透,再入锅红烧,细腻入味,最适合小口嘬酒,慢慢吃鱼;酸甜口的桂鱼,取了松鼠桂鱼的做法,外脆里嫩,这道菜最受小孩子欢迎;当然,最后压阵出场的,还是那只鱼头锅,吃肉喝汤,吃到整只锅底朝天,完全停不下来。

竹炭宴

  遂昌是产竹之地,才有了冬笋的出名,而和竹子有关的另一件美食,在前面的文字里我们提过,因为它的特别,值得单独列个小传。用“黑乎乎”的竹炭做菜,卖相也许不那么吸引人,不过味道倒挺有特色。在竹炭博物馆,竹炭相关的美味可以成席。别以为竹炭能做的菜不多,虽然它本身无味,但可塑性很高,因竹炭磨粉后可融入各种食物之中,制成不同的食材。竹炭面是取五年以上的高山老竹烧制成炭,制成竹炭粉,加入小麦粉后制成竹炭面。简单地和蔬菜、鸡蛋同烧,底料加入高汤,外观乌黑,食之却是筋道十足。
  另一道好菜是炭豆腐,将农家盐卤豆腐加入竹炭粉,裹上一层薄薄的面粉,在油锅里炸至七成熟,再用七味汁收汁。加在豆腐里的炭粉,是竹炭经过研磨加工后的粉末。可以肯定的是,经过加工烘焙融入糕点后的炭,不会像打印机中的炭粉那样令你齿颊留“黑”,炭粉本身是一种极其细腻、无味、无颗粒感的神奇物质,绝对不用担心硌到牙。

焦滩鱼头

  遂昌有个焦滩乡,焦滩乡有个焦石娄村,是乌溪江水库的东部源头。蜿蜒的乌溪江如一条碧带绕山而过,焦滩就在乌溪江边。这里是河流上游,水质清爽甘洌,生长了很多种鱼类。焦滩有鱼头一条街,14家鱼头店依次面向乌溪江排列,门面看起来很像,招牌一律叫“某某鱼头馆”。懂门道的食客传授经验:最好吃的一家在一棵百年大树下。
  没有门牌号,也没有地址,远远地果然看见一棵大树,树下有一家店,就叫大树下鱼头馆。
  鱼头是黑鲢鱼头,就是平常见的胖头鱼,小的两三斤重,大的五六斤。用农家菜籽油把鱼头煎到外焦里嫩,色泽金黄,然后放入自制的豆腐和刚从田里摘下来的黄瓜,煮一会,汤汁收拢,放在炭火炉上,热滚滚地端出来。
  只是这般做法,和普通鱼头也没有大区别,个中奥妙在一味调料,藿香。这个藿香,就是常备用药藿香正气水的原料之一,中医认为,藿香味辛、性温,有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之功。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还可以用来做菜,是一味很奇特的香料。
  鱼头火锅做成后,盖上藿香叶,顿时有了一种别样的香味。之前曾有说法,焦滩鱼头用的是薄荷叶,实为藿香叶。如此做成的一锅汤汁又浓又辣,很是下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