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步步娇
遂昌境内多山地、少平丘,山地面积占了近九成。
这里的大多美景,都需盘山而上才能得见。所幸山都是青山,水也是清澈碧水,极目远眺,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山川湖泊一如当年《牡丹亭》所描绘:“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又或是,“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似牡丹亭畔。嵌雕阑芍药芽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
木·一片山水
南尖岩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际摄影创作基地

南尖岩的上山之路原始、野性。这条被叫做“双十线”的山路虽只有20公里,且车少人稀,却弯道不断, 大部分都是发卡弯, 转弯时只能以每小时30公里的车速前行。
到了海拔1100米的山顶,是一片十分开阔的山顶广场,而这“南尖岩”只是被安放在广场上的几块山石。这些石头是在开山时被挖出来的,而真正的景致早已在盘山而上的时候被你踩到了山脚下。
走到广场边缘,有一处瞭望台探出在千米山谷之上,整个瞭望台是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真是测试胆量的地方,但也是整个景区视野最好的地方,不可错过。晴好的天气,云雾缭绕,游走于山峰之间,云下的竹海和梯田仍分明可见,好像是神仙在高处,望向凡间,真有如身处仙境一般。据说遂昌被称作仙县,也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处云海氤氲的好风景。
天柱峰近在眼前,它是一垂直节理断裂所形成的巨型象形山石。外形酷似破土而出的竹笋,当地村民也习惯称之为“石笋头”。而千丈岩,则是天柱峰对面的一片巨大岩壁,顶部海拔1150米。倾角接近90度,光滑平整。
目之所及,整幅长卷之中,半透明的云雾几乎占去了画面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可见一座缓坡,涂满了层层叠叠的绿。那是最常见的梯田,从上至下、绵延不绝。在梯田之间还有一层颜色,那是一间间黄墙黛瓦的民房。就是这样的乳白、翠绿和土黄,交错出好看的色调和韵味悠长的画面,才有了想要走入其中的冲动。
这就是南尖岩著名的高山梯田,面积约28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村民从山谷溪流中引水,水流盘山而下,在层层梯田中自流灌溉,高低错落,线条柔软如浪……如此,便是中国山水画卷的永恒主题。
你也许要问,那么,这样就是全部了?当然不是。整个景区是一条探秘型的路线,带你从最高点开始,一步一步地接近谷底,事实上也更接近我们从高处看到的“人间”。最底部的位置海拔仍有500米左右,是一处叫做“廊桥”的休息区。其实若再要向下取景,还有很大的空间,只是因为地势险峻,暂时还没有开发。
走这里的山路绝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陡一点的地方看起来甚至接近垂直,窄窄的阶梯直令你双腿发软。有的地方还在两边的山体上设置了铜环,看来“仙人下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体力好,走完全程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如果平时缺乏运动,则需要加倍的时间才能拿得下整座山头。所以若要探秘谷底风光,还需做好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准备才行。
上下攀登的过程中,除了体验登山探险的乐趣,还应时时将目光投向远方。天柱峰、神坛峰、千丈岩、小石林、神龟探海等多处奇峰异石构成的地貌景观近在咫尺,即便无法攀登,却能沿着一圈山路观其全貌。那一条从山顶奔腾直向谷底的九级瀑布更是随着你登山的阶梯一路相随,最近处伸手可及。这一路,奇峰、异石、瑶池、梯田、栈道、竹林、廊桥、古村、溪水…… 这些你能想到的关于高山美景的元素,都一一亮相。

在南尖岩,三百六十五天有两百天都在下雨,不过这雨却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当地人的经验,一般从早上开始下,到了10点半左右总会停一停,过了中午又会接着下。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可以考虑睡个懒觉,到天晴再登山,行路也会更方便一些。那奇独的云海、日落、长虹、雪景、雾凇、冰挂等天象景观,在不同的季节,都会出现,看不看得到,要看你的运气啦。
整个景区内的气候算是亚热带季风类型,除了会影响到天气,还会影响山中的植被。大片大片的竹林自不必说,这里还有针阔混交林、古松为主的植物1100多种,因此景区内天气凉爽,这些植被也是功不可没的。
神龙谷
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中华第一高瀑

神龙谷,听着名字,很有点卧虎藏龙的侠气,去往神龙谷的过程也是如此,“森林瀑布神龙谷,汤公寻梦牡丹亭”,这里是遂昌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遂昌县城出发,大半的路程都群山环抱之中。
山路曲折,满目苍翠,间或还有激流与天然水库,据说,这一段山路就叫做“十八里翠”,被称为江南最美的自驾和骑行线路,一路林荫道,弯道多,而路面平整。在山谷之间,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索性断了与外界的联络,专心看风景,养养眼。
在景区入口的餐厅用过午餐,土鸡锅仔实在值得推荐,吃了鸡肉,还用汤汁淘了三碗米饭吃下去。如果你是一枚吃货,为了这只鸡专程来一趟也值得,何况吃完之后还有美景。
刚进入景区,地势平缓,身边的水流汇成浅滩,浅滩中还有树,有石,阳光下溪水波光粼粼,煞是好看。丽娘瀑,牡丹亭,长生殿,沿途景点都是很熟悉的名字,每一个名字之后,都有一段好故事。
看景区介绍说,这里融入了《牡丹亭》为代表的中国爱情文化和粟裕将军革命事迹为代表的红军文化,两条线索并行,串起神龙出山、将军破壁、藏龙卧虎、汤公寻梦、高山仰止、森林浴吧、游园惊梦、遂昌怀古八个部分,一路走去,有景色看,有故事听,养眼又长知识。
1935年5月,粟裕、刘英、黄富武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遂昌,在桂义岭纵深地区开展游击斗争。桂义岭是挺进师在松阳小吉和遂昌王村口之间联络的中枢地带,因此红色遗存丰富。神龙谷这一路上的刘英瀑、粟裕轩、将军瀑、红军寨、七战亭、大将军轩,都是后人缅怀那一代英雄人物所立,带孩子去的游客,正好一路讲讲爱国故事,自己也温习一遍历史,再好不过。
过了山谷平缓处,我们开始沿着山间小路依山势而行,路窄窄的,紧靠崖壁,另一边有栏杆。伴着一泓流水,越往景区深处走,视野越开阔。在这里,眺望远方的山谷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如果够豪放,就大声喊出心中的愿望吧,山谷也许会给你答案。
我们去的季节,花季已过,山中最常见的,只有淡紫色的泡桐,一树树绽放着,开在山崖边。让人想起李商隐的《子夜歌》:“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真是最安静和美妙的情诗,不由得要联想一下,这山谷之中白天里都如此安静,到了夜间,会是多么美的人间胜境啊。

至于瀑布,的的确确应了“一波三折”四个字,随山势的变化阻挡,水流在向下过程中形成三级,第一道瀑布轻灵秀气,从林中一跃而下,第二道瀑布更宽,水流却没那么湍急,如一挂银缎,大气磅礴,最后一道瀑布,落差三百多米,从陡峭悬崖之上冲下,势如破竹,又如神龙出山。从远处看,这三道瀑布连在一起,一挂白练绵延千米山谷,真是壮观非常。
千佛山
国家AAAA级风景区/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

千佛山位于遂昌县境内,距县城30公里。清光绪《遂昌县志》记载:山上岩石怪异,可见千尊佛像,故名“千佛山”。明代遂昌县令汤显祖曾以“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诗句赞美千佛山。至晚清,曾在遂昌任县令的诗人朱煌,留下描写千佛山大佛的绝唱《过石佛岭》:“石佛高盘万仞山,昙花现处照溪湾。纵然色相空中现,只在非空非色间。”
如今的千佛山,山谷幽静,林木森森,负氧离子达5万个每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实的“洗肺”之地,单程约1.5公里的山路,最适合来一次深深深呼吸的有氧漫步。

自瑶池始,一路拾石阶而上,有一泓溪流始终伴随在身旁,溪水时而静静积成十多米深的深潭,时而潺潺流过巨石,时而湍急奔流,冲出一挂飞瀑……所谓“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颇有探幽桃花源的意境。一路行来,听过古炭窑的传说,看过红石滩的颜色,赞过弥勒印记的神奇,到“不二”山门处,忽然豁然开朗,得福楼与未来寺已在眼前。
清代人徐同善在著作《千岩献佛》中,形容千佛山山石似千尊佛像,坐者、立者、跪者、伏者,“岩石奇怪,不可思议。”如今行走山中,有栩栩如生的悟能石,悟空石、悟净石、白龙马等等,煞是有趣。其实,样貌奇特的山石周遭皆是,就靠你的想象力来加工了。
这里也以珍稀鸟类出名,红头咬鹃、白喉林鹟、黄颊山雀、短尾鸦雀、斑背燕尾,这些披着绚丽羽毛的名字复杂的小生灵,时不时站在枝头打望或鸣叫,有观鸟爱好者会带上相机来长期蹲守,只为见它一面。
山下的镜湖,山上的放生池,是最吸引人久久驻足的去处。让人讶异的是,远看碧绿如宝石的池水,近看却是水晶一般澄澈见底。一池澄澈中,朱红或莹白的鲤鱼十分醒目,更深处是手掌那么长的灰褐色石斑鱼,或成群游弋,或独自浮潜,皆怡然自得。
千佛山最独一无二的景观,便是未来寺的天然山体弥勒佛,所谓“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大佛高达300米,佛首净高三十三米,坐东面西,慈眉善目,身披绿色袈裟,张开双臂呵护世人。大佛三身俱现,他是庄重威严、功德圆满的报身佛,而显现的是憨态可掬、呵护众生的化身佛,特定情景下又是一尊无相的法身佛。
在山路上,一路有罗汉造像。相传,唐末至五代最负盛名的高僧贯休,曾在遂昌千佛山翠峰院隐居14年。贯休诗书画堪称“三绝”。其中,最著名的画作就是十六罗汉图。传说他是先在梦中与罗汉相遇,看清了罗汉的形貌,醒来后描摹而成。

遂昌美食多,山地特色也足。总体而言,此地口味偏咸和辣,对于居游数天的食客来说,不妨去千佛山尝一尝素菜,体验另一种清雅朴素的“有味”。
这里的素菜分两种,山脚的“千佛山酒店”是有章有法的素斋,当然也相对考究和精致。一叠烤豆腐和小野笋、一碗什锦菌菇加几颗小白菜等等,都重在原汁原味。可贵的是素菜素做,不拗大鱼大肉造型。
很多人更喜欢另外一种素菜,在千佛山靠近大殿的长廊得福楼,可称为素颜素菜或者土烧素菜。熟悉千佛山的结缘人,往往在走完1.5公里的礼佛之路后停在这个长廊,也饿了。
两个阿姨和一名居士亲自下厨,安安静静,当天有什么菜就做什么菜。
上了一盆油焖小辣椒,青翠欲滴。说是油焖,其实油气很少,一口咬下去清甜带点辣,辣椒还脆生生的。青红椒炒茄子,三种颜色一碟,放在流水边的桌子上,看着都是享受。同样是酸辣土豆丝和黑木耳小炒,其貌不扬,却能吃出回味来。
遂昌特有的黄米果,被切的很薄一片片,有点像粉条。也没什么配料直接菜油炒,特别入味。油豆腐雪菜小笋锅是典型的素菜土烧,垫在锅底的小野笋和雪菜烧出一锅自然鲜的浓汤,带点微辣。油豆腐颗颗饱满,在汤锅里越煮越吸鲜味。
大家都说山下吃不到这些味道,问问阿姨们为什么好吃,她们讲不出道道。大概是在弥勒脚下,对来往行人的诚恳吧。
前文提到的千佛山酒店就在千佛山景区入口处,家庭度假、公司会议、商务洽谈、朋友相聚,这里都是理想的场所。最特别的是,这里还有禅修课程,在充满灵气的佛镜之中,静心住上几日,听课参禅,打坐入定,身心疲惫皆除。
竹炭博物馆
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国内首家炭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

与竹炭博物馆的邂逅,是因为一桌美味。因为时近傍晚,又想吃点别处再吃不到的美味,经人介绍,我们便去了离县城中心不远的竹炭博物馆,有美食,有客栈,又方便第二天一早起来游玩,最是方便。
这家炭缘人家酒楼就在竹炭博物馆园区里,落座后朋友去点菜,不多会儿上来的,先是一碟饼干,一碟花生,看上去都是黑黢黢的。不用说,都是挂了“竹炭”之名。竹炭花生倒是听说过,饼干却是第一次吃。两样都是香香脆脆,拿来当零嘴解馋甚好。据说,竹炭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有很强的吸附力和分解力,多吃的话,吸附身体里的重金属排出体外,养颜美容哦。接下去,炭烤鸡蛋,竹炭面,也都是黑黑的脸,但的确有种淡淡清香,爽口而不腻。
一顿饭下来,把有关遂昌竹炭的故事听了不少。
传说,这竹炭博物馆的炭祖大殿,供奉的是炭业祖师陈杲仁,他原是隋朝大将,隋亡之后,他一直隐居在浙江,将烧炭的技艺传授给当地居民,并一起以烧炭为生。遂昌炭民通过钱塘江和瓯江,运炭到杭州、温州等地销售,自成一派传统产业。
而现在竹炭博物馆的主人陈文照,就是遂昌“烧炭世家”的后辈人物。上世纪90年代,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国家开始禁止用原生林木烧制木炭。树不能砍了,祖祖辈辈烧木炭过日子的陈文照发愁了。后来,陈文照看到漫山遍野的竹子,便突发奇想地有了研发竹炭的念头。终于在1996年烧制成功。

在炭缘客栈歇下,第二天一早起来,自然是先去拜一拜炭祖,还真是被炭祖大殿的气派震憾了一下。这里是国内首家以炭历史文化及国内外炭产品展示为主题的博物馆。除了炭祖大殿,还有炭文化历史展、炭综合应用展馆、炭科学原理体验馆等专题展馆,寓教于乐,倒是个带孩子来学习知识的最佳第二课堂。
最让人称奇的,是一架用33根长短粗细不一的竹炭组成的“竹炭琴”,因为竹炭烧制后,有类似金属的质感,不同长度的炭,能敲击出不同的音阶,组合成神奇的竹炭琴。
在博物馆园区之内,还有商业街,卖的都是各种以竹炭为主题的商品。如今陈文照创建的“文照竹炭”制品已达到上千种,竹炭内衣、袜子、毛巾、牙膏、枕头、冰箱去味剂,还有竹炭汽车系列产品。为遂昌当地的毛竹提供了新的出路,现在遂昌有竹炭烧制企业40多家,竹炭的用途也扩展到了建筑、家居用品、日化等领域。
而在当年,据说陈文照刚烧出竹炭时,走南闯北去推销,却无人问津。后来陈文照带着自己烧制的竹炭来到了浙江林学院,经过检测,证实竹炭质地坚硬、细密多孔,表面积是木炭的两倍,吸附能力却是木炭的十倍,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园区里走走逛逛,是个惊喜不断的过程。
比如炭窑酒吧,外表就是个圆圆的炭窑,内里却是个声光摇曳的酒吧,楼上环绕一周的卡座,楼下正中的大投影和卡拉OK设施,很适合一众好朋友聚会。
还有炭缘客栈,主人在介绍上写:这是遂昌的丽江,柔软的时光,睡到自然醒,自由还可以再慵懒一点。菜很好吃,烧烤是露天的,酒很好喝,客房睡睡,醉驾没有,有的是很多娱乐……
难得看到一处景区的说明词如此实在,又随意,不过深得我心,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