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县长玩遂昌】系列六之《唇齿留香的舌尖之旅》新鲜出炉,作为一枚吃货,跟着何卫宁县长的美文饱饱眼福也是种享受,最好是亲临遂昌来个美食全搜罗,吃上个几天几夜。
民以食为天。对于吃,我向来不讲究,研究也不深。但食客对遂昌美食众口一词的好评听得多了,便也留心起来。
从休闲食品番薯干,到四季水果,到八鱼宴,从农家自酿荞麦烧,到竹炭菜肴,到黄金酒,从龙谷丽人茶,到七山头土猪肉,到黄泥岭土鸡。遂昌美食,品质之优,种类之多,系列之全,特色之明,诱人之深,实属罕见。
从皇家贡品龙藏冬笋、三井毛峰,到《舌尖上的中国》首集播出三仁竹笋,到《朝闻天下》新闻报道遂昌方粽。遂昌美食,搅动味觉,走出群山。
好环境,出产好食材
农产品“原生态”概念,遂昌绝对是首创。
纯净的空气,可直接饮用的水,无污染的土壤,是农产品健康品质的保障。700多座千米以上山峰,99.5%县域面积无工业,捍卫了这样的环境,而传承四千年农夫的精耕细作和诚实守信,夯实了这样的基础。
千年无癌村汤山头,常年云雾缭绕,这里出产的土猪肉、萝卜、笋干、茶叶,被游客疯抢,被大单位订购,甚至连猪血也不放过。
乌溪江有“小三峡”之称,这里养殖的有机鱼,不含半点泥腥味。民间早有“宁肯不看三峡景,也要一尝湖山鱼”的说法。
乌溪江畔黄泥岭村,通舟不通车。村民坚持“奶奶辈养鸡法”,这里土鸡饮泉食虫,养殖限量溯源,被誉为“山沟里的金凤凰”,村里靠鸡引来了躬耕书院项目,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走上了耕读传家路。
食在当地,食在当季。遂昌35万亩毛竹,老百姓当作菜园来经营,一年四季春笋、鞭笋、冬笋不断;10万亩茶园,绝大多数在山地,品质远高于田园种植;红提、猕猴桃、蓝莓,尽享采摘乐趣。
好手艺,烧出好味道
遂昌美食,在于食材与厨艺的浑然天成,在于色、香、味、形的巧妙组合。
焦滩鱼头一条街,店家只用有机鱼的大鱼头,以黄瓜、豆腐、薄荷叶佐之,以火炉木炭慢烤,味道浓鲜,十分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青睐。
还有八鱼宴:香酥鱼干、清蒸鳜鱼、银鱼炒蛋、红烧鲤鱼、铁板鲶鱼、锅仔鮶鱼、鲫鱼豆腐汤、花鲢鱼头火锅。满满一桌“鱼聚会”,烤、蒸、炒、煮,黄、白、红、绿,更何况这道菜名,就让人叹为观止。此外,全猪宴、全牛宴、黄金宴、素食宴,也颇负盛名。
民间传统名菜“三层楼”,以高山萝卜为锅底,中间是煎得白里透黄的农家盐卤豆腐,上层是红烧土猪肉,火炉木炭炖煮。以往只在逢年过节或喜庆时分才有,而今已成为大多数餐饮店的招牌菜。
东坡先生有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遂昌人爱竹,也爱吃笋,或鲜或干,或炒或腌,或烹或焖,手法不一,常年可享用。尤其是竹炭博物馆的竹炭美食,花生、面条、土鸡、鸡蛋,清一色竹炭相伴,绝对是“天下第一黑店”出产,再配以马云点赞的“活竹酒”,让人终身难忘
。
吃,是地方民俗的一面镜子,生活百态,尽在其中。
黄米粿,制作复杂。以黄荆等灌木为汁,把大米浸染的金黄色,猛火煮熟后,以众人之力在石臼中或舂或戳,最后在木板上揉搓成型。春节前做黄米粿的热闹场面,既是一幅邻里互助的温馨画面,更是渐行渐远的难忘乡愁。
每年四月八,就是乌饭飘香的季节。外人总以为是用黑米烹制,其实是把雪白的糯米,用乌饭树叶汁水浸泡而成,在“饭甑”里蒸熟,乌黑发亮,黑中带蓝,清香扑鼻,营养健胃。
遂昌长粽,本地一绝,得一段段切着吃,是遂昌版的“寿司”。长棕以鲜肉、腊肉、梅干菜、板栗、红枣等为料,以新鲜糯米填充,用山里箬叶包裹,或两个成对,或四个一提。以前是新人回娘家的必备礼物,寓意长长久久、情深意长,少了,短了,娘家都要怪罪的。而古老的方棕,状如魔方,小巧玲珑,精致美观,今年还登上了央视新闻。
至于发糕、青糕,更是遂昌民间传统糕点名品,据《遂昌县志》记载,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贵客登门,饭前上一盘发糕,表达着主人吉祥的祝福。
好文化,讲出好故事
餐饮,其实就是文化。
遂昌美食,不是简单的果腹,更是充满诗意的“雅实”。
“三井毛峰”,相传明太祖朱元璋逃难路经白马山三井村,口干讨茶,连饮三杯,赞不绝口,“三井毛峰”就这样成了明朝贡茶,而转战于此的粟裕将军生前也十分喜爱。“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遂昌龙谷茶”,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对龙谷丽人茶一往情深,留下众多诗句。
“有酒须开玉茗堂”,汤公一生酷爱白山茶花,所居名为玉茗堂。当年任遂昌县令时,常和戏曲家屠隆、独山贤士叶奥一道吟诗作赋,对酒当歌。曾在《荷亭酌酒》一诗中曰:“酒是金荷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生死情依、荡气回肠的《牡丹亭》,也许就流淌在杯酌之间。
2013年,被誉为“昆曲义工”的白先勇老先生来遂昌,品汤公名酒,赏昆曲十番,欣然题词“遂昌之行,不虚此行”。
顶级音乐大师陈其钢先生喜居躬耕书院,遂昌一流的生态环境,健康的原生态食材,让他激情勃发,创作了昆曲《万年欢》。面对老家的盛情邀请,一句“我已经在遂昌住下了”,足以让遂昌人自豪自信。
而今,山区人早已把这里的美食美味做成了产业。纷至沓来的游客,川流不息的线上销售,把遂昌这个“人体4S店”里的吃货传播得更远、更远。
【后记】余秋雨有言:杯盏之间可敌名山大川。吃,是旅游第一要素,“留住了胃,就留住了人”。吃货们对遂昌美食点赞,就是对旅游目的地的最大认可。“舌尖之旅”,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多,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