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县长玩遂昌】系列四:美丽乡村,久远味道

“说好的一周一约呢”,许多何卫宁县长的铁杆粉早早就期待得在后台留言了。本周【跟着县长玩遂昌】系列四之《美丽乡村,久远味道》,小雨双手奉上,让我们一同来品读何县长眼中的遂昌乡村。

遂昌之美,在于乡村。

其实,遂昌这些年做的就是经营山水的文章,种山种水种文化,卖山卖水卖生态,既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也让金山银山成为永远的绿水青山。

经营当下,耕耘未来。遂昌乡村如雨后春笋,破土拔节;如百花绽放,风姿迥异;如星火燎原,渐成态势;如女大十八变,变得越来越美。

我百看不厌的是乡村,我最想去的是乡村,我魂牵梦萦的还是乡村。


自然之美,每个村都是山水画

原始,原生,原貌。遂昌乡村之美,在于自然。

你在看风景,风景早已纳你入怀。

前有风水树,后有禁山林,村中稻田、溪流、茶园、竹园,民居大多沿溪靠山。这种布局,具有典型的农耕文明特征,构成城市文明的强烈反差。


县城边,汤山头村。古树参天,红豆杉群屹立千年,八十老者尚能上山下地。吸引《远方的家》、《中国古树》等节目组前来,探寻健康养生奥秘。



乌溪江畔,蔡源大柯村。阡陌梯田,黄墙黛瓦民居依山而建,堪称江南布达拉宫。夜幕下,灯火相织,状若人间银河。这里,举办过摄影史上第一个村级摄影节。



古镇王村口,世代商旅重地,江面宽阔,小巷清幽,木屋毗邻,廊桥沧桑。一桥联两村,你的念想,会像行云清澈飘忽,也会像流水回绕绵长。


洁净之美,志在做得让人感动

乡村,曾经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遂昌乡村,早已告别过去。

湖山乡珠村畈村,五年前就喊出了“捡到三个烟头,免费请你吃大餐”。五年过去,洁净如一。


瓯江源头的垵口乡,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大山村人还把垃圾做成有机肥料礼品。官溪村,实施卫生星级管理。资口村,制定最严村规民约,畜禽未圈养,垃圾乱投放,均与村民福利挂钩。看到的是村庄形象的改变,看不到的是传统思想的改变。



西部最偏僻的举淤口村,也是钱塘江源头村。该村致力打造“中国最洁净乡村”,被国家行政学院张孝德教授称为“全国乡村文明的标杆”,村支书杨昌兴两次走上全国乡村文明论坛,介绍乡村文明之道。



乡愁之美,触摸历史触动心弦


传统村落就是一本厚重的无字天书。

据冯骥才先生2012年调研,过去十年,全国每天消失的自然村大概有80个到100个,有的省份已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古村落。


遂昌村落也经历了这样的衰变。所幸,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乡村价值就像游子,开始回归,并呈现出“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复苏景象。


乡土建筑是摆放在子孙后代面前的一扇窗,清晰投射出一方水土的前世今生。焦滩乡的独山古寨,“洊膺天宠”牌坊巍然屹立,鹅卵石小巷,大院,祠堂,老屋,天井,谯楼,暗河,砖雕,处处可见古人建筑家园之精雕细琢。


风水长濂,状元进士在这里衣锦还乡。鞍山书院的书香古韵,郑氏宗祠的熏陶教化,依然浸润心灵。这里,是浙江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也有全市首个五星级农家乐。


苏洵后裔聚居繁衍的苏村,苏姓大屋、苏氏家庙依旧碧瓦朱檐、飞阁流丹,唐宋八大家的风骨神韵扑面而来。


一水迢迢百二湾,最美乌溪周公源。叶氏族人道光年间从福建迁居此地,形成今天的“福罗淤”。古桥、古道、古渡口,赏方言美妙,听渔歌唱晚,看炊烟袅袅,不觉古意盎然。


有家才有国。乡愁,其实就是身心同在,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家国情怀。

人和之美,打造共有幸福家园

村美,因为人美。

十里桃溪上游的应村乡应村村,推行“民事村了”,村民有什么意见要求,就写到一块小黑板上,村两委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遂昌游客,相当一部分是回头客。游客爱上垵口,出资为村民建房,只为每年小住,村民劳作,就把家中钥匙交给游客管理。游客来到高坪乡茶树坪村,村民出村迎接,游客回去后,邀请村民到省城游玩。



志愿者,是遂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微笑遂昌,在这里已经做了五年。村村都有志愿者,自发参加帮扶、护林、护渔、保洁、调解等工作。



文化之美,生活原来这么过

地域性,是文化的显著特征。

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独特的风土民情。

蔡源乡蔡和村,有个蔡和文化节。从明朝开始,每年农历八月,蔡源乡都要举办八月庙会,迎神巡游,纪念蔡相大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而与之接壤的王村口镇,又有妈祖文化节。翻过海拔千米的大风岭就是大洞源村,那里又有客家文化节。

神龙谷底的仙霞徐村,崇尚躬耕读书,连续27年举办乡村“春晚”。



“宁要古松,不要银元”的濂竹乡小岱村,崇尚生态,传给后人的是古松、古仓、古墓、古婚俗的“四古”财富。


最牛的是石练镇淤溪村,四百年前汤公留下的昆曲十番传唱至今,被誉为“音乐的活化石”。班春劝农和昆曲十番双双入选“国遗”,全省唯一,全国亦属罕见。



活力之美,产业敲开小康门

乡村的支撑,是乡村经济。

大柘镇大田村,依靠万亩茶园和森林温泉,茶旅相融,村庄成了“集镇”,也成为全县首富村。




三仁乡坑口村,冬笋在《舌尖上的中国》首播,农村电子商务、活竹酒受到马云点赞。


白云深处的王村口镇石笋头村,海拔1000多米的夏日清凉世界,给村民带来了一床难求的火爆生意。



避暑胜地高坪,整乡发展旅游。在这里,赏万亩杜鹃,尝原生态美食,山地骑行,野外露营,还有浪漫的乡村爱情节,这些都成为山民致富的“金钥匙”。


乌溪江畔的湖山乡黄泥岭村,通舟不通车,却因沿溪“奶奶辈养鸡法”,土鸡“飞”进了央视,也因此结缘杭州龙井草堂,在这里建起了躬耕书院。泥腿子洗脚上岸,在这里轻松上班,也在这里感受朱子家训的魔力。



而龙洋乡茶园村,因茶园武术与连片古树成名,“同学会胜地”的策划,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大柘镇车前村,打造“云上摄影天堂”,游客在这里体验原汁原味的农耕文明,而高端民宿也即将在这里起航。




【后记】遂昌有203个行政村,上千个自然村,每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村村都是“潜力股”,挂一漏万,深感忐忑。我坚信,遂昌“群山沸腾”时代已经到来,每个村都能找准自己发展的坐标,也能找到乘势而上的道路。



返回